也只有在冠礼之后,由师长或尊长赐表字。
王士禛这么点大的年纪,显然还没到这个时候。
不过国师是什么人?
他就是礼制,一定规则的谪仙人。
自然不用去考虑什么规矩。
被国师赐表字,更是意义非凡。
意味着今后将头顶光环,前程不可限量。
王士禛连忙跪地磕头称谢。
王象晋也是满脸欣慰。
渔洋,可不是什么表字啊……云逍没有多说,点头道:“你以后,表字就是‘渔洋’吧!”
王士禛,在原有的历史上可是大大的有名。
他于顺治十五年中进士,后来官至刑部尚书。
在扬州任职期间,因为昭雪民间冤狱83起,一时轰动朝野。
麻子皇帝对其赞不绝口,称其“老成忠厚、人品学问俱好”。
甚至还亲自给他的诗作写序,这可是汉人官员少有的殊荣。
王士禛最为出名的,还是在文学上。
他是当时的诗坛领袖人物,开创了清诗的一大宗派。
不过云逍之所以记住王士禛,是因为他太倒霉了。
不是他活着的时候走了什么背运,倒霉的是他的名字。
雍正年间,因为他的名字当中的“禛”字,为了避讳,改名王士正。
到了败家子皇帝的时候,又被皇帝莫名其妙地赐名士祯。
并且改名的事情,都是他死后发生的。
死后被数次改名,可谓是史上独此一家,别无分号。
王士祯号渔洋山人,因此世人都称之为王渔洋。
云逍知道有这么一号人物,却没想到,他居然是王象晋的孙子。
不愧是当世神农,种好啊!
“康宇公放心,你为大明鞠躬尽瘁,于天下苍生,有活命之恩。”
“天下有达尊三:爵一、齿一、德一,你三者皆全,青史之上必定会留下浓墨重彩!”
“你的后人,朝廷必定会善待,天下人也会敬重有加。”
云逍拍拍王象晋的手,温声安抚着他。
“愧……愧不敢当……”王象晋用力摇头,颤颤巍巍地说道。
王士禛开口道:“祖父大人前些日子对我说,‘盛世神稻’出自国师之手,推广高产水稻,也是朝廷和国师力促而成!”
“而他却贪天之功,不仅受陛下器重,受封伯爵,为世人誉为‘神农’。”
“因此祖父大人深感愧疚,始终不能释怀!”
云逍摆摆手,笃定地说道:“我不是什么神仙,变不出粮食。如果没有你这些年呕心沥血,又哪里有什么‘盛世神稻’?‘当世神农’,你当的起,并且当之无愧!”
王象晋嚅嗫着说不出话来,两行老泪流淌出来。
王与敕等人无不肃然起敬。
如今的人,最为看重的就是名声。
培育出盛世神稻,可谓是功在千秋,史书上将会大书而特书。
国师却将偌大的名声拱手让人,这是何等的高风亮节?
不愧是谪仙人,万世敬仰的大明国师。
云逍接着说道:“康宇公还有什么未了心愿,只要我能做到,定会竭尽全力。”
王象晋又说了一句,听不真切。
云逍把耳朵凑到他嘴边,才听清他说了四个字:“禾下乘凉……”
云逍感到心头发堵,鼻子一阵发酸。
他曾经对王象晋提过,杂交水稻的终极目标:禾下乘凉!
原本只是一句戏。
没想到王象晋竟然会一直记着,还成了他此生的遗憾。
“康宇公尽管放心!”
“用不了多久,咱大明再也不会有一人饿死,这都是‘盛世神稻’之功!”
“至于那禾下乘凉梦,咱们这一代人做不到,还又下一代,下下代!”
“总有一天,水稻会长得有高粱那么高,穗子像扫把那么长,子粒像花生米那么大,咱们的后人会坐在稻穗下面乘凉!”
云逍断然而道,语气激昂。
王象晋释然一笑,接着又说了一句含糊不清的话。
王与敕替他解释道:“家父之前写了一篇《辞世小》,想请国师斧正。”
云逍一阵诧异。
居然提前都把自己的祭文都